中国农业农村十大重大新技术——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

广西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种和技术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农业农村十大重大新技术——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

  

    脐橙是国际柑橘贸易市场的优质品种。我国引种栽培脐橙已有80多年历史,在国家大力发展脐橙产业政策的扶持下,脐橙面积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脐橙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脐橙零售价格远远低于进口脐橙,而且脐橙出口量不足总产量的1%,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脐橙种植以散户为主,使得标准化的生产技术难以普遍推广,散户为追求经济效益,防止病害的发生,滥用农药等投入品,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或果品品质不佳等问题,致使种植基地无法满足出口要求;忽视了产前管控技术和采摘技术细化及落实,在果实保鲜贮藏后期,无法通过技术来解决因产前管控不当带来的果品耐贮性差的问题;采后普遍采用“发汗”处理工序,无法实现商品化连续处理,未有完善的集清洗消毒、防腐保鲜、喷蜡、贮藏等工序连贯操作技术规程:贮藏环境条件精准控制性差,贮藏果实品质不优;集清洗、表面干燥、打蜡、分级、贴标、包装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后处理设备应用少,分选精确度不高,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较低。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国的脐橙品质难统一,出口量低;贮藏时间短使得市场占有率被进口脐橙挤占,价格受到严重影响。国外普遍采用大型果品采后处理设备和对贮藏环境条件精准控制降低果品腐烂率,一般储藏果品量达到年产量的30% ~40%,通过延长3-4个月的销售时间,避免出现销售价格低影响果农收入,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扩大我国的脐橙贮藏量和探索脐橙采后商品化连续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冯春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2009年开始,联合广西杨氏鲜果有限公司、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等单位的科技人员,针对我国脐橙种植户结构复杂造成果品品质不佳、农药残留量超标、商品化连续处理效率低、贮藏保鲜与产前管控脱节的弱点,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梳理出国外在果实采收、防腐保鲜处理、精准分级、控制贮藏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申请获批“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桂垦科攻200910)项目,开启了技术研发之路。

    项目组通过到国外实地学习、邀请柑橘种植专家到基地与种植户进行现场交流及查看实情、到企业跟班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反复摸索贮藏参数,终于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首创“免发汗”式中温预处理技术。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脐橙规模化贮藏保鲜时先灭杀有害微生物,减弱微生物对果品的侵染,又免去传统 “发汗”处理工序,解决了传统“发汗”处理致使果皮软化而影响果实外观、耐贮性和好果率等产业共性问题,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处理。

    独创果实防腐保鲜中温恒温浸泡技术,改进果实防腐保鲜常温浸泡技术,解决国内常温浸泡因温度变化大导致防腐保鲜剂药效未能充分发挥和效果不均一等问题,实现了工艺的重复可控性和效果的一致性。

    自主研发强排风负压通风控温贮藏技术,解决国内简易式冷库贮藏期短、贮藏效果差、冷藏保鲜空气交换差和投资大等问题,实现单位面积存放量最大化和能有效控制贮藏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产生。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件,发表论文3篇,颁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1项。这些技术成果通过“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产业化应用中试”(桂科转14125004-7)项目进行熟化,从2011年开始,项目组就将研发的技术在杨氏集团的3家企业逐步推广应用,保鲜期比国内外其他技术长15天以上,目前已建有智能化采后分选处理生产线3条,其中在江西杨氏建成亚洲目前设备最先进、处理量最大的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生产线。从2011年~2020年,共处理脐橙23万吨(其中出口脐橙3.8万吨),销售收入275985.12万元,利润44834.04万元,2013年~2017年出口创汇8362.97万美元,产品出口到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先后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农业农村十大重大新技术奖。

亚洲最大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

热作所  冯春梅供稿/供图  韦绍龙审核